“感谢惠亚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对我奶奶的悉心照顾,你们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这是来自一位患者家属的肺腑之言。2月6日,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惠亚医院抢救成功的又一名高龄重症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顺利出院。看到患者好转恢复,谁又能想到她老人家之前经历了一场生死劫呢?事情要从一个月前说起……
去年12月21日,90岁长期卧床且患有多种基础病的李奶奶因重症肺炎(新冠)、极度呼吸困难、感染性休克从急诊科紧急收治转入重症医学科(ICU)。在转入ICU两天后,李奶奶病情急转直下,缺氧、休克、阵发性房颤、心跳骤停,在重症医学科关开泮主任、大内科赵翠萍主任的指挥下,医护团队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并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肺叶灌洗等抢救治疗措施,李奶奶重新恢复了心跳,但由于病情严重,生命仍危在旦夕。
面临重症患者多、医疗救治压力大的紧迫局面,丘少鹏执行院长紧急组织召开急危重症救治医疗保障工作专题会议,全院一盘棋,成立包括重症救治组、康复治疗组、物资后勤保障组等三个小组,全面提升我院重危症患者的救治能力。成立以抗击非典英雄二等功、重症医学科关开泮主任为首的重症患者救治专家团队,随时针对重症患者做好多学科联合会诊。在遇到特殊情况时,依托中山一院本部的技术支持,随时进行远程会诊,确保每一位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尽最大努力降低病亡率。
针对李奶奶的病情,医院紧急启动重症医学科关开泮主任、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赵翠萍教授、神经内科吴琪主任、医学影像科李向民主任等多学科会诊协商最佳治疗方案。
经讨论,患者反复出现短暂性低氧血症的主要原因是误吸问题,在不能自主排痰的情况下,反复吸痰导致气道受损,且吸痰效果不佳,随时有痰栓阻塞导致呼吸骤停的危险有实行气管切开引流的适应症,MDT(多学科会诊)团队考虑患者年老体弱且基础病非常重,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史剑波教授来院会诊,并在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山一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全国“重症八仙”之一的管向东教授的远程指导下,应用了“新冠病人恢复期血浆”,及时完善了具体治疗方案。
在ICU 持续抢救了8天,李奶奶终于从昏迷状态中苏醒过来,医护团队采取间隔撤掉呼吸机训练自主呼吸的方式,成功让李奶奶脱离了呼吸机,拔除气管导管,采用高流量吸氧仪再逐步过渡到鼻管吸氧,直至转至特需医疗中心病房继续恢复性治疗。
南丁格尔工作室护理团队将人文护理内涵与患者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为李奶奶制定24小时专职专护方案,实施科学的护理措施和人文关怀。
当李奶奶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时,唐敏主管护师协助她翻身、为其拍背、机械辅助排痰等方法帮助李奶奶咳出痰液。同时,使用湿润的纱块覆盖患者嘴巴,从而避免患者张口呼吸而导致的痰液粘稠和细菌感染问题;每日轻声呼唤李奶奶,与李奶奶说说话、唠唠嗑,让她感觉到如朋友家人般的关怀,经常用亲情的力量给予她更多的鼓励。在护理团队的悉心照料下,李奶奶逐渐能将痰液咳至咽部咽下,肺炎情况渐渐好转,各项生命体征趋于稳定,顺利康复出院。
整整37天,李奶奶从神志不清到完全清醒,从依靠呼吸机呼吸到逐步实现自主呼吸,离不开重症医学科、特需医疗中心等多学科医护团队的有效施治与精心护理,也离不开医院为保障重症患者救治所做的打破学科限制、整合资源配置,集中优势力量的举措。同时,与中山一院实行远程会诊、双向转诊、同质化诊疗、优势资源共享,是我院强大的后盾,是最大可能提升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的保障。对全体医护人员来说,竭尽所能,全力救治每一位患者,守护好生命最后一道防线,托起生命的希望,就是对初心的最好诠释。
(特需医疗中心)